博物館的發展歷來與新技術之間存在著不解之緣。新技術對博物館的功能進行了深化升級,使現代博物館逐漸朝著智慧博物館方向發展。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,傳統博物館積極利用新技術的變革,對自身功能進行進一步轉型與升級。
1、智慧博物館
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,數字化技術也日益成熟,被應用到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。許多博物館也采用了數字化技術,這是目前博物館一種新的展覽形式,能夠帶給人們更強烈的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。
智慧博物館是在原有數字博物館的基礎上,通過加入互聯網和云計算及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而來的。
智慧博物館具有四個鮮明特征——全面的感知、泛在的互聯、海量的數據及精確的運算,對應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技術系統——物聯網、移動互聯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。
▲ 南京博物院數字館(來源:文博中國)
1.1、物聯網
物聯網技術讓實體的“物”相互聯系,通過互聯網,使整個世界物物相連,在博物館中,實現“人——藏品——陳展”三者融合,開創新的博物館管理運行模式。
如敦煌莫高窟60多個洞窟安裝了200多個傳感器,監控洞窟內的溫濕度、病害等情況。
1.2、移動互聯
移動互聯主要指移動網絡和移動終端的普及,使博物館更有效、快捷、便利地開展各項業務,如通過微信、微博、網站、手機APP程序、在線視頻等,提高與觀眾的互動性,推送博物館信息。
1.3、大數據
智慧博物館擁有海量數據,既包括博物館的數字化,也包括對博物館數據進行分析,還包括建立博物館之間的信息互聯,達到信息共享。
1.4、云計算
云計算為存儲、管理及分析處理、共享、整合、應用智慧博物館的海量數據提供解決方案,目前利用云計算提供服務主要有三個屋面:基礎設施即服務(IaaS)、平臺即服務(PaaS)和軟件即服務(SaaS)。
智慧博物館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,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,新技術的應用對智慧博物館的發展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并成為了智慧博物館的基礎。
2、新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
博物館陳列展覽中,內容是展覽的靈魂,而新技術是展覽的翅膀,新技術的范圍非常廣泛,而且種類繁多,對于智慧博物館展陳新技術而言,至少包括虛擬現實、全息投影、3D打印、物聯網技術、人工智能等技術。
▲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(來源:網絡)
2.1、AR、VR、全息投影等技術在展覽中的應用
AR增強現實技術,將原本在現實世界中受到時間、空間限制很難體驗的實體信息,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,實現模擬仿真后的疊加,將虛擬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,被人類感官所感知。
目前,AR技術已經開始探索性地應用到虛擬講解、“復原”展品、“復活”展覽對象,如: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“看見‘圓明園’”數字體驗展覽活動,選取了圓明園西洋樓、正大光明、勤政親賢等26個景區,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復現了“圓明園”的整體布局;湖北省博物館推出的“3D古樂器演奏系統”,讓觀眾在虛擬的情景下“接觸”古樂器,給受眾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。
▲ 某博物館過AR技術向用戶顯示展品信息(來源:網絡)
2.2、物聯網技術在藏品管理方面的應用
物聯網指的是利用射頻識別、紅外感應器、定位系統、掃描器等設備設施,讓所有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,從而實現人與物之間的智能識別與互動。
物聯網技術在博物館中主要應用在藏品信息采集、展品定位管理、展廳環境監測、安全保衛、觀眾服務等方面,形成“監測——評估——預警——調控”保護流程。
如:金沙遺址博物館建立全國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平臺,對溫濕度、CO2、紫外線等進行監測,采用自動預警,迅速解讀數據,進行自動分析;上海博物館通過對200多種藏展材料進行測試,繪制“藏展材料適用性等級表”,進行標準化、量化保護。
▲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(來源:網絡)
2.3、人工智能在展示、導覽方面的應用
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在于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智能工作,通過訓練計算機提供系統思維的能力,讓計算機完成部分智力工作,模擬人類智能行為。
人工智能技術在博物館的應用,集中在智能導覽、人臉識別圖像識別、智能搜索、智慧地圖、機器翻譯等方面。
在藏品展示方面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攜手百度啟動“百度AI秦始皇兵馬俑復原工程”,游客通過手機百度AR功能對準藏品拍照,兵馬俑可以自己“開口說話”。
在導覽服務方面,湖北省博物館推出了“國寶講解機器人”,在交互設計支撐下,機器人可以為游客智能解答有關藏品的“前世今生”。僅在假期3日內,“國寶講解機器人”的互動量就已超7000次,游客滿意度達93%。
在觀眾管理方面,拿破侖博物館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和智慧導覽等智能設備,實現了對參觀者的智能化數據采集和分析。國家美術館為了分析觀眾訪問數據,采用Dexibit的工具,并由此預測未來的觀眾訪問情況.
AI與博物館融合,推進博物館發展,讓觀眾與文物可以更加輕松地“對話”,使博物館的管理更加智能化。
▲ 蘇州博物館觀眾統計分析(來源:文博中國)
2.4、3D打印在巡展和保護方面的應用
珍貴藏品的巡展是對博物館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藏品巡展過程中,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文物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,這也為文物的日常保護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。
3D 打印的實質是通過不斷將各種特殊打印材料,逐層打印來構造目標物體。因此,3D打印技術是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。
例如:
對于藏品信息的采集和復制,特別是對于殘缺的珍貴藏品,可通過先進的3D掃描、3D建模和3D打印獲取文物的精確3D數據,從而實現精確完美的修復。而對于需要巡展的珍貴藏品,運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模型可以讓觀者親手觸碰,以獲得更為直觀的體驗,也由于該技術的應用,解決了珍貴藏品在巡展中的易碎性、安全性等問題。
總之,博物館的發展應該跟上時代步伐,運用新技術逐步向智慧博物館的方向發展,為大眾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務,也為博物館的管理和研究發揮更大作用。